人身损害伤残评定标准2021
本文目录一览:
一、概述
人身损害伤残赔付是指在人身损害事故中,由于受害人身体受到伤害而丧失或降低了某种劳动能力,致使遭受经济损失而给予补偿的一种制度。赔付遵循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根据伤残等级划分标准,确定相应的赔偿金额。
二、伤残等级划分:
人身损害伤残等级的划分标准根据《伤残等级划分标准》,包括受伤部位的功能状况、生理机能变化情况等要素,划分为一级到十级。不同等级对应的赔偿金额和相关待遇也不同。对于不同伤残等级的赔偿范围、赔偿金数额等内容,需要进行全面考虑。
三、赔付项目及标准:
1. 医疗费用赔付:包括受害人因人身损害事故就医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包括住院费、手术费、药费等。赔偿金额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发票和证明进行计算。
2. 误工费赔付: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受害人因人身损害不能正常工作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若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3. 护理费赔付: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为城镇居民或者无固定收入的,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
4. 交通费赔付:受害人以及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赔偿金额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
5.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的伤残等级和当地的城镇或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计算。不同的伤残等级对应的残疾赔偿金数额差距较大,因此这部分赔偿是伤残赔付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6. 其他费用:包括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残疾辅助器具费等,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总之,人身损害伤残赔付标准应当根据受害人的伤残等级、年龄、收入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司法机关和仲裁机构在处理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时,也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依法作出公正裁决。
标签: 人身损害伤残赔付标准
相关文章